中国大城市交通运输即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ar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中国大城市交通运输即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除了土地和房屋市场化政策引发的工作地与居住地的搬迁与新建外,大量轿车挤入多年形成的以自行车为主的交通体系。它们所造成的兴奋与困扰是各大都市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于1994年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确立了汽车工业为今后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该产业政策的一个主要基点是从宏观上为中国今后一二十年的经济成长建立发展核心,但它与外国汽车工业所首先要争夺的、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正是交通运输方式处于重新组合的中国大中城市。这不仅事关数千亿投资,更事关几亿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因而,探讨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这个中观问题本身的特点和机制,分析其在新的国家汽车产业宏观决策下的可能演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特点 

    堵车是世界城市交通的共同核心问题,类似的共同问题还包括空气污染与交通事故等。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城市有自己的特点。丁敏才(Dimitrou,1990, 50-66页)曾将第三世界城市的交通问题归结为九个方面:(1)迅速增长的交通量,(2)缺乏维护良好的运输设施,(3)居住空间结构与运输系统不匹配造成的低效率,(4)运输技术的不适当混合与错用,(5)无效的交通管理与执法,(6)公共交通服务的不足,(7)城市贫民阶层特有的交通问题,(8)高事故率,(9)薄弱的人才培训系统。上述9个方面的问题都不难在中国大城市找出例证。如果说中国的城市交通在这些共同问题上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这每一个方面的问题在中国都与形成多年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现代化有关。 

    据统计,中国各主要城市自行车出行量一般占所有客运方式总出行量的30%至50%,而公交车只占5-25%(王建勇,1995,156页)。造成如此高的非机动车使用比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前长期的计划体制以及低收入低消费政策。几十年间,自行车为主的出行方式与城市的各种活动的地理分布有一个互动、磨合,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过程。例如,城市居民居住点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分布,从煤气站到粮店,一般都在骑车10分钟的半径内。这种既定的空间格局在80年代开始的经济起飞和急剧城市化时出了问题。当以机动车化作为交通现代化目标的时候,多数城市都忽视了中国大城市内外部条件与当年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的两点本质差别:第一,中国的大城市在机动车化之前,就已形成了高人口密度的城市结构;第二,中国城市在开放经济后突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现代跨国汽车工业。这两个特点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将没有机会像伦敦、纽约、波士顿等都市那样,有一个相对较缓慢的城市交通系统与汽车工业技术相互适应与进化的过程。更不可能出现像洛杉矶那种专为轿车化社会而设计的城市。中国城市今天所面临的,是具有大量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的市场推广手段和因地制宜的柔性生产方式(flexible production)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和由多国部件组成的价廉且性能高的轿车。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人民收入继续增加,这些“多国制造”的汽车,不论利用直接整车进口,散件进口国内组装,还是建立合资企业、用“中国制造”的方式,都可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大量地涌入中国市场。换言之,如若没有政府的管制,一个不小心,大城市里就满街都是机动车了。 二.小轿车的发展与规制 

    从世界几十个大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轿车拥有量的经验关系看
    …………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资料作者: 佚名
    开发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国产软件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