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doc 8)下载

下载内容简介

  •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领域,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利益相关者理论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由屈克提出,他认为公司治理并不关注企业的运行,而是给企业提供全面的指导,监控管理者的行为,以满足超过企业边界的利益主体的合法预期,公司治理涉及董事会、股东、高层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Triker,1984)。 
      公司治理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即源于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如何使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服务的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在于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现实中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就是决定公司是否被恰当的决策与经营管理。对于公司治理主体,即由谁来进行公司治理,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两种不同的观点。股东至上理论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理所应当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公司治理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相应提出,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也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则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性组织,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契约联结体”,其所有权不同于财产的所有权,不能简单地用物权的方式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企业作为一种契约是关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所有权通过长期的交易合作来利用各自的资源获得更大收益的一种约定。因此,要素所有者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即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企业契约中的要素所有者包括股东、企业经理人员、企业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供应商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公司治理的主体就不仅是股东,而且包括股东在内的全部相关利益者,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 
      最早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研究的是弗里曼,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Freeman,1983)。这个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看作利益相关者,将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从广义上阐释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下载信息

  • 运行环境: Win9x/NT/2000/XP/
    资料作者: zhan…
    开发语言: 简体中文
    资料类别: 国产软件
    下载累计: 本地下载1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